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及時清理封裹心靈的繭

作者:王迪字數:2388更新時間:2021-05-01 10:48:58
5.及時清理封裹心靈的繭 英國詩人威廉·費德說過:“舒暢的心情是自己給予的,不要天真地去奢望別人的賞賜。舒暢的心情是自己創造的,不要可憐地乞求別人的施舍。” 南宋僧人也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心如明鏡,纖毫畢現,洞若觀火,那身無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時時勤拂拭”,否則,塵埃厚厚,似繭封裹,心定不會澄碧,眼定不會明亮了。 一個人在塵世間走得太久了,心靈無可避免地會沾染上塵埃,使原來潔淨的心靈受到汙染和蒙蔽。心理學家曾說過:“人是最會製造垃圾汙染自己的動物之一。” 的確,清潔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們製造的成堆的垃圾,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們內心中諸如煩惱、欲望、憂愁、痛苦等無形的垃圾卻不那麽容易清理了。因為,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們忽視,或者出於種種的擔心與阻礙不願去掃。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擔心掃完之後,必須麵對一個未知的開始,而我們又不確定哪些是自己想要的。萬一現在丟掉的,將來想要時卻又撿不回來,怎麽辦? 的確,清掃心靈不像日常生活中掃地那樣簡單,它充滿著心靈的掙紮與奮鬥。不過,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每天掃一點,每一次的清掃,並不表示這就是最後一次。”而且,沒有人規定我們一次必須掃完。但我們至少要經常清掃,及時丟棄或掃掉拖累心靈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清掃心靈的任務,對於這一點,古代的聖者先賢看得很清楚。聖者認為,“無欲之謂聖,寡欲之謂賢,多欲之謂凡,徇欲之謂狂”。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在於他心靈的純淨和一塵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於他心中的雜念太多,而他自己還蒙昧不知。所以,聖人了悟生死,看透名利,繼而清除心中的雜質,讓自己純淨的心靈重新顯現。 我們都有清理打掃房間的體會吧,每當整理完自己最愛的書籍、資料、照片、唱片、畫冊、衣物後,我們會發現:房間原來這麽大,這麽清亮明朗!自己的家更可愛了! 其實,心靈的房間也是如此,如果不把汙染心靈的廢物一塊一塊清除掉,勢必會造成心靈垃圾成堆,而原來純淨無汙染的內心世界,亦將變成滿池汙水,讓我們變得貪婪、腐朽、無可救藥。 頓悟舍得: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幹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誌,我們的人生軌跡豈能美好?而如果我們能“時時勤拂拭”,勤於清掃自己的“心房”,勤於撣淨自己的靈魂,我們也一定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