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章 樂聲起(2/2)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4644更新時間:2019-07-21 21:55:16

    “琴譜是用文字將古琴曲的定弦、彈奏手法記錄下來;燕樂半字譜多用於記錄燕樂,所用的符號大多形似半個漢字;弦索譜是一種指位譜,目前已失傳;律呂字譜使用十二律呂名記錄曲調中各聲音高,古時曾用此記錄雅樂;方格譜由低到高列出十二律,在音圖最右邊一行注律呂字樣,每格代表一個半音,自左而右每格代表一個相對等長時值單位;曲線譜是用曲折的線條來記寫曲調進行的樂譜;央移譜為藏傳佛教所用曲譜,在七條平行線上劃出各種曲線;查巴譜是一種在方格中劃曲線的曲譜……”

    林楓聽著一個個陌生的名字,恍若聽天書。他在心裏不由得暗歎,譜法越多,豈不是正說明每一種譜法沒有真正流廣開來,也即沒有真正的生命力,要不然也不至於後世最流行西方十九世紀初才出現的數字簡譜和五線譜啦。

    “但是,譜隻是一個工具,完美無缺的音樂,考驗的是音高、力度、速度上的細微差異,考驗的是彈奏者的個人理解與悟性,所以,樂曲好壞全看演奏者的技藝和境界。”李煜搖搖頭,總結道。

    這話說得有水準。林楓暗讚道,繼續追問道:“殿下好記憶,好悟性,林某佩服。那麽,請問現時演奏主要樂器有哪些?”

    車行不停,李煜激揚的聲音也未停。

    “琵琶幽怨語,弦冷暗年華;淚潤玲瓏指,多情滿地花。現在演奏主要有琵琶、箜篌、箏等樂器。其中,以琵琶為主要的彈撥樂器。琵琶原稱“批把”,自西域傳入,琵和琶分別是指兩種彈奏手法,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彈。琵琶為四弦,六相二十四品,音域廣闊,技巧繁多。前唐白居易曾作《琵琶行》一詩,當時有裴神符、段善本、康昆侖等琵琶彈奏名家,如果生在那時,一定會有機會聆聽欣賞一番。”說到這裏,李煜小小地感慨了一把。

    車子停下了,在劉澄的引領下,登上了一座豪華寬闊的宅院門口台階,有音樂聲從門內隱隱傳出。

    李煜豎耳聽著,興奮地向林楓繼續介紹道:“林先生,你聽,其中聲音清越者即為琵琶,其聲坎坎者即為箜篌。

    箜篌,因其聲,也稱‘坎侯’或‘空侯’,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製。唐代杜佑《通典》曾記曰‘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撥彈之如琵琶也。’這是記載的是臥箜篌。豎箜篌,漢代時自西域傳入,後被稱為‘胡箜篌’。鳳首箜篌形製似與豎箜篌相近,又常以鳳首為裝飾而得名。這些,林先生待會兒都可以見到的。”

    在迎賓的引領下,三人穿過一道迎門牆,轉過兩道走廊,音樂聲頓時大了起來,歡笑聲也夾雜其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