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章 私在無私處(二)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2898更新時間:2019-08-06 19:10:13
["2。是以聖人退起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天地不自生而長生,在老子眼裏,這是非常樸素的道理,從這樸素的道理可以看到什麽呢?是「聖人後起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天地雖不自生,卻是萬物的載體,為萬物生長提供了平台。 天行四時,地行四季,萬物隨之生長繁茂結實凋零,從最低等的生物,到最高等的生物,無不依賴天地而生存,天地帶給人們偌大的好處,卻不私一物,樹上結的果子也好,河裏遊的魚也好,似乎都跟它沒有任何關係,它一直這樣,每天太陽升起又落下,渾不以世間萬物為念,也不以之為己功。 這正是聖人要法效的。 所以他總結道:是以聖人退起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什麽是「退起身而身先」呢?是不是遇到什麽危險就躲起來不出頭,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退起身」指的是作為權力對待利益的一種態度。一堆東西擺在眼前,大家都要去搶,去分,如果有人肯吃虧,肯把自己放到最後,找到一個公平合理的分配法則,讓大家都滿意,這人必定會成為大家心中的英雄,也必定為大家所擁戴。「退起身」指的就是這種情況,「退」與「爭」相對,別人「爭」,我則「退」。 那麽,什麽是「身先」呢?身先指的個人的地位,指他隻有在遇利能「退起身」的時候,才會超越眾人,走到眾人前麵來領導大家。 這句話如果換成現在的例子來說明,就是官員們在分房子的時候,要把自己排到最後,有特供先要盡著民眾,但是做事的時候,要走到前麵。所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是也 應該說,這種思想曾經在中國的古代非常盛行,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國君、大夫一遇到戰事,都是身先士卒地衝鋒,並且經常以此而自許。從來不揮舞著胳膊高喊「同誌們衝啊」,自己躲在後麵。在古代如果有人敢這幺做,玩弄這種心眼子,那麽他的政治生涯就該到頭了,一國的人都會瞧不起他,他會成為大家的笑料。之所以有如此現象,就是「退起身而身先」思想的韻律,在當時社會中的嫋嫋餘音。 從這一點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賢人政治,不但是有具體製度,充分考慮到人性,有理論基礎,也有群眾基礎,非常深入人心。 「外其身而身存」,「外」與「內」相對,「外其身」的意思是不要心中總裝著自己。執政者手中的權力是民眾賦予的,它不屬於自己,隻有正確地看待手中的權力,正確地運用它為社會服務的時候,執政者才會得到民眾的承認,否則就會被民眾所拋棄。《禮記·曲禮》有言:「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這幾句話要表達的思想與老子所講的「聖人退起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一致的。 執政者被民眾拋棄,在過去的下場往往比較悲慘,不是被弑就是被流放。周厲王牛不牛?是當時權力最大的人,因為貪財好利,不懂得在利益麵前「退起身」,總幹些與民爭利的事情,惹惱了國人,大家一人拎一棍子,就把他趕到彘地去了,到死都沒讓他回來。不「外其身」未必就是身不「存」,而是不為社會所容,不能立足於原來的社會,失去原有的地位。 對於權力是民眾賦予,人們並要求它為民服務這事,有人可能心存疑慮:中國的古人有這樣先進的思想嗎? 答案是:有的。豈不聞「有民立君,將以利之」?古代君為民所立,也需利民才可以。大家擁戴了你,給了你與眾不同的待遇,就是看中了你的道德能力,讓你為大家服務的,如果做不到這點,幹嘛找你? 老子前麵以天地之道做比,後麵又舉了聖人的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最後總結道:「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