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章 水性似大道(四)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2126更新時間:2019-08-06 19:10:14
["4.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 前麵講的是聖人要無私,要居眾人之所惡,要向水學習,那麽具體該怎麽做呢?下麵所列,即為具體之種種,供人們參考,以領悟之前之所言。 「居善地」的意思是選擇適合自己居住的地方。 這句話的含義比較廣闊,對於居地的環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要求。土匪們會選擇山高林險的地方作為自己的棲息地,農民會選擇適合耕作的地方居住,想有所進步的人會選擇賢德的人做鄰居,所以孔子告訴人們「裏仁為美」,跟道德高有能力的人毗鄰,是一樁美事,無論誰都不喜歡跟不講理的人靠得太近。 當然,老子講這句話的時候,可能還有別的含義,不獨指個人該如何做,還指一個國家的選址。古代國家遷移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這裏住得不好,生活不安逸,就換個地方。周的先人在豳地的時候,頻受當地土著的騷擾,搬去了岐山,結果成就了後來的功業。 「心善淵」,淵在這裏指深水,眾水所歸,汩汩注入而不滿。莊子說「鯢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老子說「淵兮似萬物之宗」,都說明了「淵」這個字的這一含義。「心善淵」的意思就是指心要「以淵為善」,作為一個執政者,要像深淵能容納眾水一樣,有包容天下的容量。 如果放在今天,這句話就可以翻譯成:你心裏能包容多少事,包容多少人,你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孔子講「周而不比」和「和而不同」,都是基於「心善淵」思想的發揮,作為執政者,隻有能包容天下人,心裏容得下天下人,無私無比,才能成為天下的領袖。 「予善天」,「天」在這裏指天道,指施與應該遵循的一種自然法則。老子認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在給予的時候就應該依據這個法則。俗話說「寧予窮人一鬥,不予富人一升」,孔子也曾經說過,「君子周急不繼富」,其思想的源頭,與「予善天」同為一轍。 有一次,齊國下大雪,齊景公穿著貂皮大衣在觀賞雪景,一邊觀賞還一邊奇怪:你說連著下了三天大雪,它咋就一點不冷呢? 晏嬰在旁邊聽了,說:你穿著這幺厚的袍子,當然不覺得冷了。那些沒有袍子穿的人,難道也感覺不到冷嗎?古代的聖王自己吃飽了,會想一想是不是天下還有沒有吃飽的人。自己穿暖了,會考慮一下,是不是還有人衣不遮體。 齊景公聽了,趕緊派人對那些有困難的人進行補助。 齊景公的故事是對「予善天」很好地注釋,齊景公屬於有餘者,那些不得饑飽的人屬於不足者,晏嬰建議他救濟民眾,就是典型的「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做法,按照老子的說法,這就屬於天之道,予要以天為善。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