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章 福為禍之門(五)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1962更新時間:2019-08-06 19:10:16
["5. 邵桓公向單襄公介紹完郤至的情況,說:這些就是郤至跟我談話的內容,你覺得這個人怎麽樣? 單襄公說道:有句老話,叫做「兵在其頸」(刀已經架在脖子上了),說的就是郤至這種人。人們都知道,君子不該自我誇耀,這樣要求的目的,不單是為了跟周圍的人處好關係,也是因為這樣做,壓製了別人。按照人的本性來講,都喜歡自我張揚,討厭被別人壓製。如果一個人總想壓住別人,那麽他積累的怨恨一定少不了,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聖人才貴讓。不是有那麽一句諺語嘛,「獸惡其網,民惡其上」①。《尚書》也有一句話:「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詩經》上有句話,叫做「愷悌君子,求福不回」。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是因為他們懂得,不可以把自己淩駕於人民之上。所以,「王天下者,必先諸民」②。這樣,神靈才能庇護,利益才能長保。我們為什麽需要禮?就是為了緩和人們之間的這種競爭。在禮來講,地位、功績相同的人,遇到這種升遷的事情,一定要三次退讓,怎麽能去爭功呢?郤至位在七人之下③,竟然想一躍而在七人之上,這是一下子把晉國地位最高、最有能力的七個人都得罪了,這不是要命嗎?平白無故地得罪了一般人,都有危險,何況一下子得罪了這幺多有權有勢的卿大夫?他怎麽受得了? 注: ①獸惡其網,民惡其上:這是當時的一句政治諺語。古人講話的時候,有時會講一句相似的比喻,來引出整體,人們稱這種手法為興,《詩經》中經常見。這八個字的意思就是,野獸討厭獸網,人民不願無緣無故地被拘束。「民惡其上」不是說老百姓討厭他們的君上,而是不喜歡那些盛氣淩人地執政者,以權壓人,以勢欺人。 ②王天下者,必先諸民:有什麽是好事,先讓民眾來。這句話其實就是《道德經》中的「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表達方式不同罷了。 單襄公是春秋時期王室著名的智者,他的時期早於老子,從他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道德經》也許是老子所做,但是《道德經》中所蘊藏的思想,卻不是老子的發明,老子隻不過將前人類似的思想集中到一書之中,略加闡發而已。 ,③當時晉國的四軍分別為中軍、上軍、下軍、新軍,中軍的地位最高,新軍最低,是新組建的軍團。郤至為新軍的副統帥,在他們前麵有七人,分別是中軍正副統帥、上軍正副統帥、下軍正副統帥,新軍統帥。所以單襄公說他想做正卿,就是要一下子壓住七人。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