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五章 道在宇宙外(一)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2824更新時間:2023-10-26 02:45:45
[\"第二十五章  道在宇宙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嗬廖嗬,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章開頭依然是描述道象。老子借助比喻或者想象,對道的外相進行描述,試圖讓人們對它有一個直觀的感覺。這種努力很好理解,因為道畢竟太難琢磨,看不見,又摸不著。所以他老人家才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給人們建立一個形象的模型,讓人們通過這個模型來了解道,使彼此對道的認知,形成心靈的共鳴。這在俺們先人那裏是一種流行,專門用於傳遞那些模糊的、不好表達的理念。你像俺們易經中的象辭,起的就是這樣一個作用,比如坤卦的象辭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告訴人們坤卦如大地,占得這一卦的人應該以順為主,因為在古人的認知裏,地隨天行,天冷則地寒。同時,大地又是萬物的承載,這樣就要求占卦的人對上要順,對下要德,就像大地一樣,上順於天而下惠於萬物。 對古人而言,用形象的模型描述不具形體的事物,讓人們通過經驗,來想象這些事物的種種特性,是一種正常的做法。不正常的是,《道德經》對道的外相的描述並沒有集中在一起,一點都不係統,有點像抽風,隔上這幺幾章,就來上這幺一回。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嗬廖嗬,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 「有物混成」之「有物」說的是道,道在老子心中是最基本的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就像我們書上學過的化學規律一樣,我們做化學實驗,它在那裏,我們不做化學實驗,它還是在那裏。「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描述的道就是這幺一種性質,它早於我們的認識而存在,也早於它所支配的事物而存在,就像我們的化學實驗,隻有符合某個規律才能成功,這個規律早在我們做實驗之前,就存在著。 「混成」兩個字,既可以認為是描述道「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尾」的高深莫測的神態,又可以認為,它指的是從各種現象中抽取出來的,由種種現象而發現,又能支配這些現象的規律。 「寂」,安靜、沒有人聲;「廖」,耳鳴,普通人在安靜的環境裏麵,沉下心來的時候,會聽到自己耳朵中一種聲音,那種聲音就像夏天午睡時,柳枝裏傳來的的蟬音。「寂嗬廖嗬」合起來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道不依賴於任何事物;二是說它自古如此,從沒有天地之前,從有了天地而荒無人煙的時代,從宇宙洪荒的時代至今,一直如此。所有老子說它「寂嗬廖嗬,獨立而不改」。 除帛書甲乙本外,世上流傳的本子在這這裏大多都多了一句話「周行而不殆」,這幾個字的意思略異於「獨立而不改」,可以看做是對「獨立而不改」的進一步解釋,指道一直在默默地發生著作用。這樣的情況在《道德經》中也多次出現。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多出的這些字句大多都是對《道德經》章句的理解。可能是在傳承過程中,老師對於前麵內容的闡述總結,被後人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後人的後人把它當成了《道德經》的一部分而竄入經文。 「可以為天地母」,「天地母」指的是道,按照古人的說法,道生天地,天地必須合於道才能生。就好像我們的化學實驗,必須符合化學定律才能成功一樣。 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天地根」與「天地母」指的都是道。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