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一章 瓜熟蒂始落(二)(2/2)

作者:狼心蒼蒼字數:4022更新時間:2023-10-26 02:45:46

    在《禮記·檀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戰爭中,楚國的工尹商陽和陳棄疾一起追逐吳國的軍隊。趕上之後,陳棄疾對商陽說:你箭法好,射他們!商陽發箭射敵,射死一人,把弓收了起來。過一會兒,又追上一撥,陳棄疾又說:快射,快射。商陽又射死了二人。每射死一個人,商陽都要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到最後,對自己的馭手說:住下吧,別追了。咱們的地位低,朝上沒有咱們的位置,國君舉行大宴的時候也請不到我們,殺死三個人足夠複命了(「朝不坐,燕不與,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

    工尹是負責手工業的官員,從商陽的談話中可以知道,這個官職在古代的地位並不高,「朝不坐」不是指上朝的時候沒有自己的座位,而是指自己的地位低,朝廷議事自己沒有參加的資格。古代的「坐」現在稱跪,地下鋪一席子,坐者雙膝跪倒,將自己的臀部置於雙腳之上。我們看日本電影,日本人在家中還保持這種坐姿;「燕」指宴會,古代一些重大的場合,常常伴隨著宴會,像祭祀、外國使者來訪等,搞到最後,大家都要一起吃個飯。吃飯的時候,這個國家身份地位比較高的人會一起參加。「燕不與」的意思是,國家如果有啥大的活動,自己根本沒有參加的份兒。

    商陽這幺說,不是在發牢騷,為自己本事大地位低叫屈,而是在為自己盡可能地不殺人尋找借口。在古人的理念裏,什麽身份做什麽樣的事情,做的事情要與自己的地位配其套來,不能手裏拎著笤帚,一邊掃著馬路,一邊心裏想著如何布置反腐倡廉大業。

    孔子知道這件事情後,評論說:「殺人之中,又有禮焉。」

    「禮」在這裏不是指禮貌,也不是指禮儀,而是指一種行為規則。古人認為所有的行為規則包括製度都要符合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要有利於大眾,有利於社會,用孔子的話講,就是要以仁為,用老子的話講,就是要以道行。說得具體點,就是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樂殺人」。

    孔子說的「禮」,並不是過去真的有這幺一種規矩,而是指商陽這種做法符合禮的精神,屬於仁的行為。孔子曾經說過,禮可以義起。所謂「義起」就是新製定的章程要合乎禮樂文化的精神,要以仁為質。「禮」在古代,有的時候也可以指「仁」。「殺人之中,又有禮焉」,完全可以理解為「殺人之中,又有仁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