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市井百態畫中遊——宋代風俗畫及《清明上河圖》(3/5)

作者:桑希臣字數:11812更新時間:2019-09-21 05:55:05

    @@清明上河登巔峰

    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遊學汴京,後學習繪畫。徽宗時,供職於翰林圖畫院。專工畫繪宮室,尤其擅長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人物等。他在風俗畫上的最大成就就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具有重要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風俗畫長卷,作者通過對清明節北宋都城汴京和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兩岸各階層人物活動情景的描繪,反映了這一曆史時期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麵。全幅場麵浩大,內容極為豐富,畫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廣闊而細致地描寫了各種複雜的社會形象和世俗生活。

    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麵中,畫中人物500多個,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稀疏的林木後麵,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頭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好像剛剛生出嫩芽,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清明上河圖》“郊野”局部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麵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賣掃墓祭品的。河裏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繩索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杆,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像在大聲吆喝著什麽。船裏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麵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紮著“彩樓歡門”,懸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在土橋上,聚集著眾多的小商販,在爭相招攬顧客,幾乎將橋麵的步行道都占滿了。在其中,畫家安排了一個小小的細節:橋堍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攤位,兩個攤主看到一位顧客走上橋來,便同時上前伸手招呼,請顧客到自己的攤位上來選購東西。而那位顧客則左顧右盼,身子朝右,頭卻向左望去,不知所從。如此精彩的生活細節,是每個人在購物時都碰到過的,商業競爭古已有之。《清明上河圖》“城關”局部觀者看到這裏,必定能發出會心的一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