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99 寧有種乎(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066更新時間:2021-01-05 19:22:32

    與史上東女國最大不同。時下西王母國,乃是列國。由諸多女國,同奉西王母為主。“西王母”之稱號,可類比“大單於”。乃部落聯盟共主。區別便在於,西王母亦是仙門之母。政教同體。

    從後世竹隅地區,盛行一妻多夫製。並諸多母係氏族遺風可知。漢時,亦是女國之地。

    “隅”,本就是古(漢)語,好比羊大為美。如“門隅”,便是國門之地。

    或有人問,為何部民、大軍,皆循山川河穀而行。因四季之別,河川有豐水枯水之期。更時有洪峰過境。河川屢遭衝刷,即便於崇山峻嶺之間,亦有平整河道留存。尤其枯水期,水脈纖細孱弱。近岸河道,大**露。一馬平川,坦蕩如砥。即便偶有礁石溝壑,隻需遣良匠,搭橋架梁,人馬亦可輕鬆通過。至中下遊,水流平緩。革船、竹筏可渡。

    謂“桃源無路,流水知津”。便是指先民順水而下,輾轉各川定居。乃至,種輩散布山穀。正因如此,薊王才言。文明之衝突、融合,便在雅魯藏布江與恒河交匯處,反複上演。

    隻因。凡水網縱橫,多是豐膏之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中魚蝦,川內群獸。皆可得衣食無憂。譬如大章道,便是沿章木川水,河穀修築。省時省力,好處顯而易見。唯一所患,若遇豐水期,亦或是洪峰漫灌。則路基盡毀。若一次行軍,無需多慮。然若為長久之計。開鑿棧道,加固河堤,裁彎取直,劈石除險,修棧樓,開船閘,乃不二之選。

    山川之利,水運之便。於時人而言,利大不可輕棄。

    枝扈黎大江,入海口三角洲。枝津縱橫,散亂無序。若要尋河流主道,絕非一日之功。尤其薊王孤軍遠來。人生地不熟。若得洲中諸國,締結邦交,如達光國,若能為盟友。薊國殑伽港,樓船校尉郭祖部,白泊樓船,便可朔江而上。無論糧草輜重,機關兵器,兵士匠人。皆可源源不斷,輸送薊王。

    正如得涼州豪俠楊阿若,以身相保。河西豪強,才敢隻身入營,與薊王相見。

    於山南諸國而言。竹隅女王,亦是性命之保也。

    此亦是薊王,力排眾議,輕車簡從。登頂與竹隅女王相見之目的。

    營門處,列鼓吹幢麾。接駕人群,皆著青袍。男子“以青塗麵”,女子皆“赭麵”。

    如書中所載,東女國人,皆以色青為美。即尚青,又尚赭。

    “拜見王上。”便有女大臣高霸,引眾人下拜行禮。

    “諸位免禮。”薊王掀簾笑問:“女王何在?”

    “我主已恭候多日。”女官趁機偷窺薊王,不由得心如鹿撞。漢家明王英姿,百聞不如一見。

    “前方引路。”薊王言道。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喏。”

    遙看高台王帳之中,一人長身而起。“服青毛綾裙,下領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必是竹隅女王無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